人为什么要读书

当别人看到夕阳下百鸟归巢心中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候,你想到的只是“艹,那么多鸟,真tm好看”。

我从小喜欢读书。很多人觉得我外向,话也多,其实我很内向。小时候虽然我也喜欢跟别人一起玩,但大多数时候我更愿意一个人安静地看书。

看什么书呢?我从小学到初中,对于书籍基本上都是来者不拒,从童话大王到笑话大全,从故事会到知音,从十万个为什么到领导的讲话艺术,我都看过。读的最多是童话大王,而且记忆深刻。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幻影号,舒克和贝塔,还有十二生肖。小时候总觉得郑渊洁的儿子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然而,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片小说集。以我当时的年纪,其实是理解不了那些小说背后的深刻,但是我很喜欢托尔斯泰的故事,即使那些故事翻译成中文后,囿于文化差异,总还是显得很生硬。虽然细节不是很清晰了,但是还记得托尔斯泰文字里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温暖的善良,还有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宗教的忠诚,即便当时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贵族的子弟会那么关心贫民。好像有一篇《人为什么活着》,说的是大概是一个天使被罚落到人间寻找人活着的意义,最后天使得到的答案是爱让人活着。那或许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话题。

高中的时候宿舍里有好几个书虫。记得罗帅最喜欢武侠,各种武侠;邦爷也喜欢武侠,但是好像什么都看一点,特别记得他喜欢看红楼。那时的我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可以去图书馆看想看的书。严格来说,有的书可能还不一定是未成年适宜看的。因为我记得当时看北京文学还是什么杂志上的中篇小说就有歇马山庄之流,更别提白鹿原等等。奇怪的是,虽然高中看了很多的书,却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也许是因为看的不少书都是跟各种考试科目相关的,从而降低了我阅读带来的乐趣。

大学的时候就悠闲了些。虽然很多课程,但是时间也比较好安排,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图书馆。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看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前者有罗素黑格尔等等,后者当然主要是弗洛伊德了。然而,这些书籍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看出点什么东西的,这些大家的著作都有浓郁的学术气,基本上都需要专门的钻研。对于我这种只为了解答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而言,仔细研读大家们的所有著作绝对是违背我的耐心的。

后来去了蒙特利尔,因为学法语的缘故,开始看法文书。但终究还是没有啃下哪本法文书,最后一律转成英文版。那时对我三观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就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就好像是开始跳出了之前思维的桎梏,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哦,原来社会是这个样子形成的。也开始理解西方社会跟传统中国从根本上存在的区别。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慢慢看些各种翻译成英文的经典书。这其间,另外一本影响我三观的就是《君王论》了。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政治学著作。直到我最近习惯用kindle看书以前,这本薄薄的小书都是我旅行背包中必备的唯一书籍,小巧却信息量巨大,可以反复研读。

我碰到过其他人说我读死书,死读书。有亲戚朋友,还有以前的同学。我估计他们说的读书指的是教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接受高等教育跟读书不是一码事。当然,也许在那些揶揄我的人看来,一个人的“成功”或者说“有用”的标准是跟物质相关的,而不是一个人的追求。读书,于我而言,意味些什么?

为什么要读(好)书?因为书中有无穷的智慧。这些智慧,不论是世俗的还是高雅的,都不是一个人可以轻易从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正是这些智慧才让人有可能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世界观,一个观察这个恢宏宇宙以及平凡生活的不寻常视角。奶奶从小教导我们,只有读书才是积攒财富的最高方式,因为获得的知识在脑海中,它们不惧风雨,不会被窃走,而是伴随我们一生,享之不尽。这说法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些类似,只不过通俗了很多。

为什么要读(好)书?短浅地说,人要武装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使也许你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些谈资。记得天涯看到某个帖子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人为什么要多读些书:当别人看到夕阳下百鸟归巢心中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候,你想到的只是“艹,那么多鸟,真tm好看”。精神境界不同,追求不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不一样。这不是物质上的区别,虽然物质上的匮乏可以制约精神上的追求。

有人说了,读书多了没有用,这些所谓的精神境界看不见摸不着,不当吃喝,没有现实意义。此刻,我只能想起英国19世纪大思想家穆勒说过的一段关于“欢乐的猪”的话: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And if the fool, or the pig, are of a different opinion, it is because they only know their own side of the question. 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mparison knows both sides.

光读书还是不够的。古人在信息阻塞交通不便的情形下,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在今天,我也认为此二者缺一不可。书中的智慧横贯古今,路上的智慧跨越东西。只有在行走中,才发现这个真实的世界跟媒体中的世界,跟道听途说的世界是多么的不一样。不管你多么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去走一走,亲自感受看一看,才能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

Author: admin

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爱好者 Computer Scientist